一、倒逼卖家优化产品

跨境电商行业的飞速进步带动了线上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及卖家服务的期待日益增强,为了确保消费者享受到极致的购物体验,众多电商平台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各施其策,展现出各自的特色与实力。

近期,该东南亚电商巨头发布了一则关键通告,明确指出越南站点将于2025年6月16日启用全新的产品质量负面评分率(POR)指标来衡量商品品质。与此同时,目前用于计算不良商品评级率的数据(NRP)将在2025年6月15日之前停止运用,并顺利完成过渡工作。

更新产品质量负面评分值数 图源:

首先细说一下产品质量负面评分率(POR)。

规定中明确指出,产品质量评分系指消费者基于产品实际使用感受所提供的评价,评分范围涵盖1至5颗星,并伴随文字性评价以及图片或视频内容。此外,产品质量负面评分率(POR)系指“本周内获得1星或2星评价的订单数”占“本周商品总完成量及之前已完成且在一周内接受评估的申请量”的百分比。

以A卖家为例,若其在本周内针对该产品,非重复买家所下的商品订单共有15笔,其中已经得到非重复买家评价的订单有5笔,在这5笔评价中,非重复买家给出的1-2星低分订单有5笔。据此计算,A卖家本周该产品的质量负面评分率为5除以(15加5),再乘以100%,结果为25%。

产品质量负面评分率计算公式 图源: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计算不良商品评级率所采用的数据(NRP)是将商品质量得分、退货退款情况以及买家评价等多个指标融合在一起,以此作为评价商品质量的基准。然而,现在的方法则是直接将商品的质量与差评率联系起来,这对卖家而言,评判标准变得更加严格。

官方指出,商品质量是优化消费者购物感受的关键因素,而引入新的产品质量不良评价机制,将助力商家发现不足,增强品牌信誉,进而促进平台内部的长期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规定指出,从2025年6月23日开始,该平台将依据前一周周一至周日的用户评论信息,对全部产品的质量不良评分比例进行更新,一旦产品的POR值达到或超过20%,相关商品将不得不被强制撤下货架。

值得一提的是,产品质量的负面评分率信息对卖家是透明的,他们能够追踪到近期一周内评分率濒临违规标准的产品,并且可以在“违规类型”列表中查阅已被撤架商品的详尽信息,以便进行相应的改进。这一举措也是不断优化产品质量负面评分率算法的根本目标,旨在促使卖家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自然,对于那些屡次不接受教育的卖家,平台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自2025年7月21日开始,若卖家的产品中仍有超过20%的POR值数值较高,他们将会受到扣分的处罚。一旦扣分过多,店铺的销售权限将被限制,同时,这些店铺也将无法参与平台组织的各项活动。

不同违规级别的罚分标准 图源:

二、认真做产品才是王道

优质的产品是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对销售者的商品品质设定了严格的标准。

去年年中,菲律宾站点推出了一项新规,自2024年7月15日开始实施,届时平台将对那些因品质不佳而频繁获得一至两颗差评的商品进行隐藏或删除处理。这类商品在被隐藏后,通常需等待至少一周时间方可重新展示。鉴于此,为保障店铺形象,我们提醒卖家应迅速提升产品质量,并与顾客积极沟通,妥善解决差评问题。

菲律宾隐藏差评过多产品 图源:菲律宾电商平台

今年四月,菲律宾的跨境店铺宣布,他们打算采用产品质量的负面评分率(POR)来评估商品品质。如果商家的商品频繁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对他们的处罚将会每周逐步升级,变得越来越严重。

自然,不论是在哪个行业领域,“优质产品至上”的原则普遍适用;正因深刻理解这一点,众多电商平台,包括我们自身,都在不断强化力度,积极寻求并引进更高品质的商品。

印度时尚电商在处理低质量商品方面态度坚决,任何商品若评分持续低于3分(满分5分),便会立即被撤下架。到了2024年初,该平台已对约20万件质量不合格的商品进行了下架处理。

下架近20万种产品 图源:

并非孤立,电商巨头亚马逊同样在鼓励商家提升商品质量,他们新推出的“买家之声”功能通过五种颜色——红、橙、黄、青、绿来反映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当商品评价显示为黄色(表示一般)、橙色(表示不合格)或红色(表示极差)时,这便是对商家发出的信号,提示他们需采取措施来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以防止差评率过高进而导致产品被暂停销售。

亚马逊根据产品满意度进行分级 图源:

可以确认,亚马逊等大型企业接连出台的监管措施,在给商家带来一系列挑战的同时,也为他们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创造了良机。对于商家来说,投入再多的广告宣传,也不及确保产品质量过硬,只有主动适应政策调整,不断优化客户服务,才能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